「由此我聯想到「虛擬空間的能力和脆弱」這個自造詞,並邀請藝術家參與其中和我的「自造詞詩歌」一齊探索。」
策展人前言 (English Version)
當我青年時期生活在韓國時,一個線上算命程序告訴我——如果我生為男性,我的生活會好得多。儘管在我的文化中,這句話確實適用於所有非男性,但我聽完仍感到灰心喪氣。很多年後,我才開始意識到算法機器基於我身分產生的回應原來並不中立,而是有某個力量塑造了這條「自動信息」。也使我提出一系列問題:困在社會對我身分的預期和審視中是什麼感受?被一套敵視你身分的系統對待是什麼感受?在我們的父權結構社會中,每個人都被「編程」為追求資本主義的優越性,從而確保獲得更多的物質財富和對他/她人的掌控,但這樣就意味著變得「更好」嗎?
COVID-19疫情促使很多人深刻反思自己與他/她人的權利關係。「數碼嘉年華 Z」的籌備過程中,團隊線上討論時產生了舉行網上展覽的想法。由此我聯想到「虛擬空間的能力和脆弱」這個自造詞(注:虛擬空間既為創造力、抵抗性、批判性思考提供了機會;但同時伴隨著更多監控、技術不平等加劇等缺點),並邀請藝術家參與其中和我的「自造詞詩歌」一齊探索。我們為6名展覽藝術家和7名公共項目藝術家規劃了時間表和虛擬空間,而藝術家也各自真實而美妙地回應了「Z」這個主題(注:「Z」——無性別代名詞「Zie」、Z世代、以及超越XX/XY的更多可能性)。
Natasha Courage Bacchus 的作品通過「愛」、「自我」的主題,強調她和祖先的聯繫,從而抵抗殖民主義對她身體的控制。Mickey L.D. Morgan 通過顏色的使用強調ta祖先土地的意義,反思「粉紅裝飾」(注:在性少數權利運動下,「粉紅裝飾」作為營銷和政治策略,指聲稱支持同性戀友好,但同時從中獲取私利的行為),和對不同族裔長期存在的殖民主義暴力。Margaret Dragu的作品結合表演和文字,使用電影詞彙揭示她對城市地緣的日常體驗,並通過自己行動受限的身體傳遞給觀眾。Danielle Long的作品通過質樸的身體律動,揉合了她的童年、(未)被言說的身分、和未來的自我。Juli Saragosa的作品將觸覺放大,通過私密的視聽體驗,將觀眾的身體與作品聯繫起來。Kofi Oduro/Illest Preacha 結合創意編程和詩意的語言,嘗試拓展對感官邊際的想像——包括技術增強的感官等。公共項目藝術家 Romi Kim 和 Robin Gaudreau 通過變裝表演探討「凝視」的問題。Sarah Shamash、Mallory Donen、和 Lena Chen 的作品是關於性別、勞動、和監視。Angelic Goldsky 和 Gina Goico 的作品則分享了對社交媒體中關於迷因、創傷、關懷文化的思考。
儘管技術本身是中立的,但現代技術的發明和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一直為殖民和帝國利益服務,並造成大規模的破壞和種族滅絕。認識到技術的力量和潛力後,我期待我們可以探索使用「微」技術的方法,不需要過度消耗地球資源,不需要犧牲那些不同族裔、殘障、非二元(注:不單純屬於男性或女性的自我性別認同)、雙靈、跨性別、雙性別、無性別的手足,他/她/ta們理應得到比現在更多的正義和關愛。
團結一心,
Minah Lee(她)
數碼嘉年華 Z 的策劃單位為 Cinevolution Media Arts Society。
Cinevolution是一個由女性及移民領導的非盈利藝術組織。志在於透過電影及新媒體藝術鼓勵藝術創新及公衆對話,並將新的思維和表達方式引入跨文化及創意的交流,以此促進加拿大及世界各地的製片人和媒體藝術家之間的合作。